误区一:只给孩子买保险
中国家庭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,买保险也不例外。然而,购买保险的正确顺序应是“先大人后小孩”。
父母是家庭的经济支柱,也是孩子的依靠。如果父母发生风险,对家庭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最为严重。因此,作为家庭经济支柱,父母应优先为自己配置保障。
误区二:只买重疾险
随着重疾险的重要性被广泛接受,部分人认为买保险就是买重疾险,这其实是非常粗浅的想法。保险并不等于重疾险,不能期望通过一份重疾险解决所有保险问题。
人生三大风险包括意外、疾病、死亡,对应的险种分别为意外险、健康险、寿险。不同的保险有不同的作用,一份完善的风险保障计划应是包含各险类的组合。
误区三:重疾的种类越多越好
根据保监会规定,重疾险均须包含6种核心重疾,即恶性肿瘤、急性心肌梗塞、脑中风后遗症、冠状动脉搭桥术、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、终末期肾病。在所有重疾中,这6种疾病的发生率已占85%-90%。
除了这6种疾病以外,保监会还定义了19种其他重疾,加起来共25种。这25种疾病的发病率占整体重疾的95%以上。
市场上号称保障上百种重疾的产品,多是保险公司为了提升竞争力或增加噱头设计的。大可不必为了获得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一的疾病保障,而支付更多的保费。
误区四:买消费型保险很吃亏
不少人认为买了保险,如平安无事,就应返还保费,否则总有一种吃苦的感觉。事实上,保险的本质是风险转移的工具,投保的首要原则应是获得保障,而非投资回报。
所谓返还型保险,无非是在风险保障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期储蓄。定期储蓄的投资回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,但是风险保障却只能通过保险获得。
没有最好的险种,只有最适合的险种。返还型和消费型保险各有优势,大可不必计算怎样买保险“不吃亏”,只需根据自身情况,选择保费支出和所获保障符合需求的保险就好。
误区五:只买大公司的产品
我国有近200家保险公司,不是听过的就是大公司,没听过的就是小公司。而且在信息不对称的保险行业,“便宜没好货”的想法是不理性的。理由如下:
首先,保险和医疗一样,需要根据自身的保费预算和保障需求,对症下药、量体裁衣,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。不是大公司的产品就是好的,也不是贵的就是好的。
其次,我国对保险行业有极为严格的监管,并设有多种救助措施,用以保证保单的安全有效。中国有银行破产过,但保险公司却没有。因此,不必担心小公司的安全性,大可放心选择和购买。